雖然作為一個木材名稱,雞翅木讓植物學家和木材學家們不待見,認為是在戲說木材,但是不得不承認,民間匠人通過他們最直接的感觀而得出的這個名稱,是最形象的。為什么呢?因為這個木的獨特與顯著之處便在于它的木紋,宛若雞翅羽毛般璀璨。如果不是專業人士,沒什么人能準確說出雞翅木的中文學名和拉丁文學名,因為這個約定俗成的叫法早已深入人心。而且從2000年8月1日實施的《紅木國家標準》開始,對雞翅木類樹種及其木材特征也做了科學的界定,這個來自民間匠人智慧的名稱終于得到了認可。
一、上海雞翅木家具回收產品的中類
雞翅木分布較廣,非洲的剛果、扎伊爾、南亞、東南亞及中國廣東、廣西、云南、福建等國家、地區均產此木。當前木材市場上進口的多是非洲雞翅木與緬甸雞翅木。非洲雞翅木的顏色略發黃,故也稱為“黃雞翅”;緬甸雞翅木的顏色帶黑,故稱“黑雞翅”。
黃雞翅木,是指根據色澤劃分,材色淺的非洲崖豆木在市場上說有可能歸于“黃雞翅木”。
二、上海雞翅木家具回收產品的歷史
雞翅木家具在明清家具中比例很少,但個性十分突出。它風格迥異,既不像黃花梨家具文人化傾向那樣明顯,也沒有紫檀家具那樣沉穆雍容。雞翅木家具周旋于文人與商賈之間,迎合著高雅與低俗,適應著社會各個階層的需求。
從家具設計上說,把木質紋理因素放在首要位置上的,只有雞翅木。古人已明確用雞翅木做家具,追求的是表現紋理,而不是表現工匠的雕工技巧,故以不雕或盡可能少雕為設計出發點,這些最初的動機就是雞翅木風靡幾百年的根源,雞翅木的名聲與明代家具的制作者顯然有著因果關系,這種因果還是來自明代文人崇尚自然的生活觀。
明代文人所重視的非人工因素的展現,是中國古代家具設計理論的閃光點。我們驚訝古人這種超前的審美意趣,把非人工的理念悄悄地融進與人類生活息息相關的家具中,強調人與自然共榮的生存哲學,這的確高人一籌。可惜的是,明代文人的這種近乎矯情的行為,沒有被大多數人理解,世俗逐漸占了上風,雞翅木變成了炫耀的資本,少有人知道雞翅木最早使用者的良苦用心,背離明代文人初衷的作品隨著社會的需求一件件問世,一代代流傳。
進入清朝中期,雞翅木家具發生了明顯的變化。受同時期其他優良材質家具的影響,雞翅木迫不得已改變了自己的初衷,把表現自然紋理的原則放棄了一半。這一時期,黃花梨家具和紫檀家具做工窮極工巧,以繁縟表現奢華。雞翅木終于沒有耐住寂寞,開始注意雕工與紋理并重。然而我們可以看到,雞翅木家具比起紫檀家具,雕工明顯少了很多,它本質中的設計原則還在悄悄地起著作用,使雞翅木家具不至于太過背道而馳。
收藏雞翅木家具,了解它發展的過程,分析它內在的成因。把家具研究這一單純的課題,放在當朝當代的歷史人文環境中,就會發現、感知先哲們苦心積慮的生存哲學。
三、上海雞翅木家具回收產品的種類
消費者選購雞翅木家具,首先要問產地,因為非洲雞翅木與緬甸雞翅木的區別很大。其次就是觀察木紋,觀察家具最顯眼的位置是否為整塊木,有無完整的紋路;如果有拼補的痕跡,并非整塊木的,也要留心觀察木紋是否對稱。最后才是看手工是否精細。雞翅木家具買回家,后期保養非常重要。
辨別
真的雞翅木非為老雞翅木和新雞翅木,明清的家具都是用的老雞翅木,木色比較灰,紋理不是很明顯,只能勝任一般的雕刻;新雞翅木一般是清代晚期的家具,纖維粗,韌性好,不宜雕刻,顏色略黃,紋理分明,一般都要認準雞翅木家具的物理性能。
四、上海雞翅木家具回收產品的保養方法
一、忌水擦洗。
不要隨便用濕布擦拭或用水沖洗雞翅木制品,避免涂抹帶有化學試劑的物品。更不能用堿水、酒精等具有腐蝕性的化學品來對雞翅木進行擦拭,以免破壞、損毀木材的纖維。
二、擦拭保養。
不要用濕抹布或粗糙的抹布揩擦雞翅木家具,要用干凈柔軟的純棉布,加少許家具蠟,順著木紋來回輕輕擦試。擦橄欖油,橙油,核桃油或者真正的好木蠟都是不錯選擇。切勿使用所謂“御守鹽”等物質清洗雞翅木。“御守鹽”實質為粗海鹽,用其浸泡“凈化”雞翅木,不但起不到養護雞翅木的作用,反而會極大地損傷木質,造成木質變粗、變色及開裂。
三、放置搬運。
雞翅木家具表面應避免與硬物磨擦及長期放置過于沉重的物品,以免損傷表面木頭紋理,最好是墊一塊可透氣軟布,再放置瓷器銅器,電視,魚缸等裝飾物。熱水杯等更不能直接放置在家具表面上,否則會留下不容易去除的痕跡。搬運或移動家具時應輕拿輕放,不能生拉硬拽,以免損傷榫卯結構。應該從桌子兩邊和椅子面下抬。搬移時柜子要把柜門鎖上,避免柜門活動,并用軟繩索套入柜子底盤下提起才可移動。